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政策法规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策法规

汽车业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科学发展

作者:季禾   来源:中国专用汽车网   时间:2012-11-24

    十八大报告对建设生态文明做出重要阐述,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那么,我国汽车业应当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尤其是自主品牌,应当如何在党的十八大之后,沿着生态文明的路径科学发展?

  在记者看来,汽车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既有“负向能量”的阻力,更有“正向能量”的推力。从汽车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看,生态文明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坐标定位愈发清晰、愈发重要,尤其是在全球化石能源已能清晰看到尽头,极端气候灾害引发的降低碳排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生态文明其实已是各国汽车业必须高度重视的发展课题。

  自1885年奔驰发明汽车以来,汽车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节能减排技术和新能源战略高度重视。盘点各大汽车巨头,不管是奔驰的“蓝色效能环保战略”,还是宝马的“高效动力战略”等,均有很多“类似”的宏观发展战略能碰撞出火花,也均符合生态文明强调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方向。这不是巧合,而是汽车工业历经百年发展后必须要经历的蜕变方向,更是汽车业自身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汽车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对能源和环境造成了全球性的深远影响。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另一方面,化石燃料的消耗是造成大气污染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不管是站在中国汽车业做强崛起的角度,还是全球汽车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推动汽车能源系统转型都势在必行。

  目前,世界各国为了应对石油短缺和温室效应危害逐渐加大的情况,出台了越来越严格的汽车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等管控法规。沿着这一法规路径前行,传统汽车的节能减排潜力已经注定不能满足要求。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料电池等新技术产业化应用明显加速。在这种背景下,今年7月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出台。这部备受关注的产业发展规划不但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技术路线,还对未来的产销目标进行了规划,同时对于发展混合动力汽车等节能汽车的战略重要性进行了明确。

  我国自1993年从石油出口国转变成为净进口国后,石油进口依存度逐年攀升,2011年已经达到56.6%,超过美国,形势严峻。在这种背景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很好地平衡了发展新能源汽车与传统内燃机汽车节能之间的关系。

  在记者看来,以纯电驱动为取向的新能源汽车是战略方向,传统内燃机节能是战术技巧,要充分认识到,不能以传统内燃机节能替代发展新能源汽车,否则我们会在战略方向层面输在起跑线上。当然,对非插电混合动力汽车,也应当大力推广,包括号召更多厂家使用起步停车系统等节能技术,以在短、中、长期不同阶段满足生态文明对汽车业越来越严格的要求。

  今年以来,汽车行业整体增速终于告别了野蛮增长模式,较往年有所放缓,保持了一种与GDP增速相仿的理性增长。记者认为,这正是国内汽车产业以生态文明等为重要抓手,调整产品结构、产业升级的绝佳机遇期。

  除了要重视新能源技术和传统内燃机的节能减排,从汽车生产环节到使用环节再到报废环节,以全产业链的视角衡量,中国汽车业在生态文明方面与汽车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关键总成的再制造等循环经济领域,以及更科学、环保地报废拆解旧车方面,不管是国内的法规环境,还是汽车相关企业掌握的核心技术以及商业模式等,都亟待提高。

  此外,国内汽车厂家在市场爆发式增长时期习惯使用的“押宝”市场趋势,大量投产、大量向经销商压库的旧模式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关口。汽车厂家应该意识到,更科学的柔性订单式生产也是生态文明的体现。国内各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应当突破地域门槛制约,在协会的协同下建立共享研发平台,节约开发资源,缩短研发周期,以营造更贴近市场需求的创新发展环境。

  综合看,由于我国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和国内石油资源与生产能力的限制,保障石油供应已经成为我国能源安全的关键问题。而地方出于PM2.5的考核压力,也将给汽车发展带来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法规的约束。可以说,石油、土地、空气质量等自然环境因素综合起来,“卡”住了汽车社会的脖子。如果中国的汽车企业不能顺应世界大潮,重视生态文明,走人、车、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不但和谐汽车社会难以实现,汽车产业由大转强的目标也将面临诸多困境。